2012年8月29-30日,金色驕陽,為了切實推進自主可控計算平臺及應用推進專項(以下簡稱“專項”)的落實,集團公司專項辦組織開展了專項基金項目的中期檢查工作,專項推進工作組及自主可控計算平臺產業聯盟代表共同參加了此次檢查。
計算平臺乃信息系統之魂,其自主可控對保障我國的信息安全至關重要,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但,由于我國的計算平臺技術起步較晚,且長期以來受到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市場的蠶食,從而導致其不但技術薄弱而且賴以發展的產業生態環境受到巨大沖擊,因而自主可控計算平臺的發展受到了制約,發展極為緩慢,急需“突圍”。
胡錦濤主席指出:“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只能依靠我們自己,只能依靠自主創新”。但,由于技術的落后和市場的喪失,計算平臺的自主可控不是一家,也不是幾家企業就能完成的事業,必須要聚合整個行業的資源,走研用聯動的路子,促使整個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協同合作,才可能最終現實。
但計算平臺的自主可控是一個新生的事物,其產業生態環境遠遠沒有建立起來,因而把行業力量聚集起來則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中國電科集團公司作為國家電子行業的國家隊,肩負著國家計算平臺自主可控的神圣使命,因而以舍我其誰的氣概于2011年聚合中國電科7所、14所、15所、20所、27所、32所和54所7家單位,設立了“自主可控計算平臺及應用推進專項”,率先開展了自主可控計算平臺產業鏈的打造。該“專項”為應用單位、平臺單位及基礎配套單位構建了對接平臺:應用單位根據專項項目的實際需求搭建國產自主計算平臺及驗證環境,進行應用軟件移植/改造、構建基于自主可控計算平臺的應用原型系統,開展系統驗證等工作;平臺單位方面主要選用國產關鍵軟硬件進行模塊化設計,并對其進行系統綜合集成、軟硬優化適配、綜合性能提升、測試評估等技術的研究,為應用單位提供平臺產品及其技術支撐。
本次抽查了20所和54所的兩個項目。
“專項”為自主可控計算平臺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因而凝聚了上下游的產業力量,引爆了計算平臺自主可控的民族熱情,經過眾人的團結合作,披荊斬棘、排除萬難,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列舉如下:
l 20所負責研制的基于自主可控計算機平臺的某信息處理技術研究項目
該科研項目對國產化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國產化率要達到95%以上。自2011年底,20所內部已經開始項目的技術方案和可行性論證工作,目前項目已經進入項目實施和樣機研發階段。
l 54所研制的面向某典型裝備的國產關鍵軟硬件應用技術研究
本項目以某典型應用項目為背景,在多領域解決銳華操作系統在推廣過程中的共性問題,為軍用和民用領域采用國產化操作系統,提高軍民通信設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完成成熟軟件移植以及新系統的開發奠定基礎。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了中電32所提供的四個BSP開發包,其應用移植正在穩步推進。
另外,通過專項辦了解到,不但這次檢查的20所和54所承擔的專項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檢查外的另外兩個項目也成績喜人,分別是:一、某型號任務電子系統,該型號作為國家重點型號項目,是為了滿足未來該領域武器平臺發展需求而研制的新型平臺。該型號項目由自主可控計算平臺產業聯盟多家單位聯合攻關,是聯盟成員單位聯合作戰的典型代表。中電集團旗下電科院、10所、20所、29所、38所及32所參與此項目,其中32所作為計算平臺的主承研制單位,為各分系統提供核心模塊及計算機,目前已向各總體單位交付設備,并參與分系統聯試。后續將針對分系統聯試結果進行設計改進,同時各分系統陸續按照計劃到總體進行集成聯試。二、核高基應用示范,該項目是“十二五”“核高基”項目,為某重大武器裝備提供基礎軟硬件平臺應用解決方案,建立應用遷移工具,并為各應用系統的開發調試、平臺優化,提供全方位支持,構建綜合試驗評估環境,支持裝備的功能性能驗證,提高軍事裝備國產化的快速集成能力、可靠性及持續保障能力。目前32所作為自主可控計算平臺供應商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進行軟硬件定制適配及優化,目前已完成國產操作系統與系列化參考樣機的初步移植,解決方案中包含有銳華操作系統、麒麟操作系統及金倉數據庫平臺等國產關鍵軟硬件。各用戶目前正在開展相應的試用與應用驗證。
本次檢查會上,54所王新永書記說,54所擅長的軟件開發是頂層應用軟件的開發,而32所擅長的是基礎軟件的開發,兩者只有進行一體化設計、充分聯動,才能真正解決“刀不快槍不準”的問題。因而,“研”與“用”的聯動,就如同風和云的起舞一樣,已攪動起了風雨,相信只要假以時日,勢必迎來傾盆大雨,而這大雨則是為自主可控計算平臺的發展提供的充沛雨露,勢必營造出計算平臺自主可控成長的沃土,因而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自主可控的計算平臺必將展翅翱翔。
|